水產前沿網,網聚全球水產華人!

水產前沿網 | 網聚全球水產華人

 找回密碼
 注冊

tag 標簽: 黃褐色

相關日志

分享 【養(yǎng)殖技術】泥鰍養(yǎng)殖手冊-泥鰍動物性活餌料的培育方法
米來-小米 2015-1-20 17:54
【養(yǎng)殖技術】泥鰍養(yǎng)殖手冊 - 泥鰍動物性活餌料的培育方法 2015-01-17 米來 一 . 水蚤培育 水蚤是指水生枝角類和撓足類兩大類浮游動物,其營養(yǎng)豐富、容易消化,是鰍苗、鰍種的適口餌料。人工培育水蚤喂鰍成本低、鰍類生長快、增產效果好。其方法是:   ① 建池:土池和水泥池均可。池深約 1 米 ,大小以 10 平方米 ~ 30 平方米 的長方形為宜! ② 注水:池中注水約 50 厘米 深。水蚤適宜的水溫為 18 ℃ ~ 25 ℃ , ph 值為 7.5 ~ 8 ,溶氧飽和度為 70% ~ 120% 。 ③ 施肥:土池每立方米水體投 4 公斤 牛、馬糞或其他畜糞、 1.5 公斤 稻草、麥秸或其他無毒植物莖葉作基肥, 10 天后追肥一次,追肥量同基肥,此后再根據(jù)水色酌情追肥,使水色保持黃褐色。水泥池每立方米水體投牛、馬糞或其他畜糞 1.5 公斤 ,加沃土 1.5 公斤 ~ 2 公斤 ,以后每隔 8 天再追肥一次,追肥量為牛、馬糞或其他畜糞 0.75 公斤 ! ④ 培育:不論是土池還是泥池,都可采用酵母與無機肥混合培養(yǎng)法。每立方米水體投酵母 20 克 ,酵母可先在水中浸泡 3 小時~ 4 小時,再潑入池中,每立方米水體施碳酸銨 65 克 、硝酸銨 37.5 克 ,以后每隔 5 天施一次,其用量為開始的一半。投放酵母后,將池水曝曬 1 天~ 3 天后,就可以放入水蚤作種,用種量為每立方米水體 30 克 ~ 50 克 ! ⑤ 撈取水蚤種入池 15 天~ 20 天后,經大量繁殖,可布滿全池。這時,即可分批撈取喂鰍。一般每隔 1 天~ 2 天撈取一次,一次撈取總量的 10% ~ 20% 。在水溫 18 ℃ ~ 20 ℃ 的環(huán)境下,可常撈常有,連續(xù)不斷。 二 . 蚯蚓的培育 蚯蚓的適應能力很強,地球上凡是有人類活動的地方都廣泛分布著蚯蚓。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習性及活動規(guī)律,根據(jù)其晝伏夜出、地面排糞、畏光、喜溫、喜濕、好氣等特點,除可在室外大面積養(yǎng)殖外,亦可在室內開展如瓶養(yǎng)、箱養(yǎng)、池養(yǎng)、立體養(yǎng)殖等多種不同模式的工廠化養(yǎng)殖,現(xiàn)將幾種主要養(yǎng)殖方法介紹如后。 2.1 立體多孔槽養(yǎng)殖法  立體多孔槽分三種類型:    ① 多孔箱 ( 或多孔桶 ) :適合于處理農戶的日常生活垃圾,也可大規(guī)模生產。方法是先將舊木箱 ( 捅 ) 鉆孔,孔徑 2 ~ 3 厘米,孔的總面積占箱 ( 桶 ) 體側表面積的一半以上,內養(yǎng)日本大平二號蚯蚓 5000 ~ 10000 條,每月可產鮮蚯蚓 1 ~ 2 公斤,蚓糞 35 ~ 70 公斤。若規(guī);B(yǎng)殖,則把多孔箱 ( 桶 ) 堆積起來,兩列箱體之間距離應在 5 厘米 以上,以利通風、排糞。箱(桶 ) 的容積以 30 ~ 80 升為宜。 ② 室內多孔槽:適合于畜牧場、生產隊或專業(yè)戶使用,用角鋼焊成長 180 厘米 ,寬 35 厘米 ,高 200 厘米 的長方體,四周用塑料繩編成,間距為 2 ~ 3 厘米,內裝漚制好的餌科和蚓種,每槽可養(yǎng)大平二號蚯蚓 2 萬條。 ③ 池內多孔槽:由一個水泥池及若干個多孔槽所組成。池長 100 ~ 1000 厘米,寬 100-300 厘米 ,高 150 厘米 ;四壁用石料或磚塊砌成,內外壁用水泥沙漿 抹光.池底設置清理蚓糞的出糞口,在離池底 20 厘米 高處用鋼筋焊成底座,鋼筋間距為 2 ~ 3 厘米。池內的多孔槽規(guī)格根據(jù)池的大小決定,一般長 60 ~ 260 厘米,寬 10 厘米 ,高 130 厘米 ,周圍用角鋼焊成,四面用鋼筋焊接,鋼筋間距 2-3 厘米 。多孔槽放在底座上,兩槽之間距離 35 厘米 左右,槽壁距池壁 20 厘米 ,餌料和蚓種放在多孔槽外面。 以上三種形式都要在槽上覆蓋塑料薄膜。 2.1.2 飼料的選擇及調制: 只要是無毒的有機物都可作蚯蚓飼料,含蛋白質過多的單一餌料最好與其他餌科配合投喂。各種餌料都須經過篩選、去雜、堆積漚制一段時間方可直接以上面投喂。馬糞等比較碎的餌科可以直接投喂,因為通氣孔可以把酵母菌等好氣性細茵產生的熱量散發(fā)出去,把溫度控制在 30 攝氏度 以內,而嫌氣性微生物也無法生存,不必擔心高溫燒死蚯蚓或酸度過高酸死蚯蚓。 2.1.3 管理注意事項: 把室溫控制在 20 攝氏度 左右。室內溫度受大氣溫度影響,它又直接影響差槽內溫度,如果室溫高于 20 攝氏度 ,就無法控制飼料發(fā)酵而增高的槽溫。降溫的措施有以下幾種: ① 澆水降溫; ② 池槽上方蓋草棚,避免陽光直射; ③ 開電扇通風散熱; ④ 使用空調設備。 相反,冬天可采用以下升溫辦法: ① 覆蓋塑料薄膜; ② 利用工廠余熱; ③ 室內生火; ④ 投喂末發(fā)酵飼料。注意槽內濕度:多孔槽滲水條件,不伯餌料濕度大,上面覆蓋了塑料薄膜,水蒸氣也蒸發(fā)不出去,保濕性能好,且濕度均勻,注意到所投餌科的濕度不低于 75% 就可保持一個月的適宜濕度。塑料薄膜若有破損則應及時更換新膜,否則槽壁表層濕度不夠,蚯蚓不向外排糞而造成自身污染。 注意空氣流通:立體多孔槽通氣條件好,但新加餌科時會有臭氣味,雖然蚯蚓及蚓糞有除臭作用,但短時間內不立即消失,所以養(yǎng)殖室應常開前后窗和天地窗。 制造黑暗環(huán)境:養(yǎng)殖室一般用黑布或黑色塑料薄膜避光,槽的四周同樣圍以黑色薄膜,有利于蚯蚓在槽壁上活動、排糞。 2.2 塑料棚養(yǎng)殖法 塑科薄膜柔軟質輕,造價低廉,且成型隨意、管理方便、有良好的透明度和保溫、保濕性能,在室內室外養(yǎng)殖業(yè)上得到廣泛應用。我國北方的早春、晚秋及漫長冬季,用塑料大棚養(yǎng)殖蚯蚓可以通過太陽輻射提高棚內溫度,在通常情況下單層大棚內也比棚外氣溫高出 2 攝氏度 至 5 攝氏度 。嚴寒時期可以覆蓋 2 ~ 3 層,層間保持間距 8 ~ 10 厘米,利用不流動空氣加強保溫作用,經實驗雙層棚提高氣溫 6.2 攝氏度 ,地溫提高 4.2 攝氏度 ,比露地氣溫高 8.3 攝氏度 ,地溫提高 11.3 攝氏度 。 但是塑料大棚內晝夜溫差很大,必須加強管理。據(jù)實驗在春夏季上午 10 點左右棚內溫度每小時可上升 8 攝氏度 至 10 攝氏度 ,最高溫度可達 50 攝氏度 ;至下午 4 點左右棚內降溫很大,以蚯蚓生物學角度看是十分不利的。在一定范圍內,隨著溫度升高,蚯蚓的新陳代謝加快,生長繁殖也越快,但是超過極限則危及生命甚至死亡;相反在嚴冬的夜晚太冷,蚯蚓無法在表面活動排糞而造成自身污染。所以應根據(jù)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采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,以保證蚯蚓的正常生長繁殖,提高養(yǎng)殖效益。 塑科大棚的修建方式很多,可根據(jù)養(yǎng)殖的規(guī)模、條件靈活采用。 塑料大棚養(yǎng)蚯蚓最好是投喂通過發(fā)酵腐熟的飼科,制作方法如下:取糞料 ( 馬、牛、羊、豬、兔糞 )55% ,干料 ( 稻草、麥桿、廢紙、垃圾等 )45% ,混合后堆成高 1 . 3 米 、寬 1 米 、長度隨料多少而定的方體,均勻噴水至底層有水流出為止;第二天堆溫上升, 4~5 天后可升至 75 ℃ ~80 ℃ ,以后又逐漸下降,當降至 60 ℃ 左右時翻堆,重新混合堆制,分別再停 7 、 5 、 4 、 3 天時各翻一次。翻堆是為了改善料堆內通氣條件,散發(fā)廢氣,調節(jié)水分,促進好氣性細菌生長,使飼料得到均勻、良好的轉化和分解。 細菌參與發(fā)酵分為三期:前熟期主要分解糖份、氨基酸、蛋白質等;纖維分解期在嫌氣性條件下進行,將纖維素分解為有機酸和能源;當溫度從 80 ℃ 下降時,木質被分解呈黑褐色菌片,變成蚯蚓喜食的飼料。 2.3 簡易堆料養(yǎng)殖法 這是農戶普遍采用的養(yǎng)殖方法。 1 .場地:選擇地勢較高而靠近水源又不積水的平地作養(yǎng)殖場。 2 .備料:利用馬、牛、羊糞或其他畜禽糞便加入 30% 的干草料拌勻堆漚發(fā)酵。 3 .鋪料及引種:將發(fā)酵好的飼料調節(jié)好濕度后在選定的地點鋪成長方形,長度隨意,寬度 1~30px ,厚度 375px 以下,然后均勻投入蚓種 ( 含卵繭 ) ,上面再蓋飼料厚 125px 以下。 4 .覆蓋分以下兩種形式: ① 堆料時料面均勻堆置半球形的料包,上面蓋以草簾或草席; ② 基料鋪設后以 750px 間距插入打通竹節(jié)的小竹管,頂鋪高出料面 375px 左右,其上再蓋草簾或草席。以上兩種方式既能保溫、保濕,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透氣性。上面還可蓋塑料薄膜。 5 .圍墻也有以下兩種形式: ① 使用網目為 3mm 的尼龍網; ② 用磚塊干砌,高度 1500px ,基部固定于地面以下,料面以上的內外壁用水泥沙漿抹光滑,以防蚯蚓逃逸和老鼠為害。在料堆外應環(huán)繞場地開挖一條 750px 寬的水溝,溝中蓄滿水,以防螞蟻等敵害。 2.4 餌料塊養(yǎng)殖法 高密度飼養(yǎng)蚯蚓時,采用在飼養(yǎng)箱中用飼料塊喂養(yǎng)的方法,既滿足了蚯蚓的營養(yǎng),又保持蚯蚓生育環(huán)境不致惡化。即采用長 1000px ,寬 500px ,高 750px 的玻璃箱作飼養(yǎng)箱,箱底鋪土 250px 厚,土面上鋪 125px 厚泡過水的稻草,投放 200 條條紋蚯蚓,把箱體放于調節(jié)到 25 ℃ 的恒溫槽中,每箱放入 10 個飼料塊,隔日噴水,保持 - 定濕度。 飼料塊的配方為粗蛋白 12.7% ,粗脂肪 2.4% ,灰分 3.4% ,粗纖維 2.1% ,可溶性無氮物 25.9% ,水 53.5% ,充分拌勻后做成 1 ~ 75px 的團塊狀即成。 采用這種設備的優(yōu)點是能用肉眼判斷箱中飼料的多少,保持投入和消耗平衡;蚯蚓幼體生活在飼料塊周圍,分離或投入其他箱體時省時省力,操作簡單,管理方便,降低了成本。 2.5 立體養(yǎng)殖法 用多層箱型養(yǎng)殖槽堆積起來,可達到工廠化大規(guī)模養(yǎng)殖的目的。 箱型養(yǎng)殖槽由竹、木、塑料或其他材料構成均可,槽壁高度一般 750px ,槽壁槽底都鉆有孔徑為 7 ~ 15mm 的通氣孔,總面積占槽壁面積的 30% ~ 40% ,能有效地調節(jié)溫、濕度,分離蚯蚓、糞,槽內飼料的厚度保持 375px 以下,上方留有 125px 高的空間,其上覆蓋薄膜,控制水分,保持飼料濕度在 75% ~ 80% 之間,就是經過一、二個月濕度也會保持在 60% 以上.同時蚯蚓排泄的糞便能自動地從槽壁周圍漏出來,不須進行專門分離和清理。采用此法時箱體間距應保持 125px 以上,以利空氣流通。 這種養(yǎng)殖法蚯蚓有良好的生活環(huán)境,生長繁殖很快,比平地養(yǎng)殖法有增殖率高,生長用期短、管理操作方便等優(yōu)點。 三 . 水蚯蚓(絲蚯蚓)的培育 水蚯蚓 ( 又叫絲蚯蚓 ) 屬淡水底棲動物,蛋白質含量高達 70% 以上,粗蛋白中氨基酸齊全,是蛙類、魚類的活餌料,人工培育簡便易行。下面介紹其培育方法,供養(yǎng)殖戶參考! 3.1 建池與培池 ? 宜選水源充足、排灌方便、座北朝南的地方建池。池長 10 ~ 30 米、寬 1 ~ 1.2 米 、深 0.2 ~ 0.25 米 。池底最好鋪一層石板或打上 “ 三合土 ” ,要求蚓池有 0.5% ~ 1% 的比降,在較高的一端設進水溝、口,較低的一端設排水溝、口,并在進、排水口設置金屬網攔柵,以防魚、蝦、螺等敵害隨水闖入池中。注意,蚓池要有一定的長度,否則投放的飼料、肥料易被水流帶走散失。如果無法建成長條形時,可因地制宜建成環(huán)流形池或曲流形池等。 優(yōu)質的培養(yǎng)基是縮短水蚯蚓采收周期從而獲得高產的關鍵。培養(yǎng)期的原材料可選用富含有機質的污泥 ( 如魚塘淤泥、稻田肥泥、污水溝邊的黑泥等 ) 、疏松劑 ( 如甘蔗渣等 ) 和有機糞肥 ( 如牛糞、雞糞等 ) 三類物質。裝填程序是:先在池底鋪墊一層甘蔗渣或其他疏松劑,用量是每平方米 2 ~ 3 公斤,隨即鋪上一層污泥,使總厚度達到 10 ~ 12 厘米,加水淹沒基面,浸泡 2 ~ 3 天后施牛、雞、豬糞,每平方米 10 公斤 左右。接蚓種前再在表面敷一層厚度 3 ~ 5 厘米的污泥,同時在泥面上薄撒一層經發(fā)酵處理的麩皮與米糠、玉米粉等的混合飼料,每平方米撒 150 ~ 250 克。最后加水,使培養(yǎng)基面上有 3 ~ 5 厘米深的水層。這時就可引進水蚯蚓種。生產實踐證明,新建池的培養(yǎng)基一般可連續(xù)使用 2 ~ 3 年,過時則應更新。 ? 3.2 引種與接種 ? 9 月中、下旬,當氣溫降至 28 ℃ 左右時即可引種入池。水蚯蚓的種源在各地都不缺乏,城鎮(zhèn)近郊的排污溝、港灣碼頭,禽畜飼養(yǎng)場及屠宰場的廢水坑凼及皮革廠、糖廠、食品廠排放廢物的污水溝等處,天然水蚯蚓比較豐富,可就近采種。采種蚓可連同污泥、廢渣一起運回,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蚓卵。接種工作比較簡單,即把采回的蚓種均勻撒在蚓池的培養(yǎng)基面上就告完成。每平方米培養(yǎng)面積以 500 ~ 750 克 蚓種為宜。 3.3 飼料與投料 ? 水蚯蚓特別愛吃具有甜酸味的糧食類飼料,禽畜糞肥、生活污水、農副產品加工后的廢棄物也是它們的優(yōu)質飼料。但是所投飼料 ( 尤其是糞肥 ) 應充分腐熟、發(fā)酵,否則它們會在蚓池內發(fā)酵產生高熱 “ 燒死 ” 蚓卵與幼蚓。糞肥可按常規(guī)在坑凼里自然腐熟,糧食類飼料在投喂前 16 ~ 20 小時加水發(fā)酵,在 20 ℃ 以上的室溫條件下拌料,加水量以手捏成團、丟下即散為度,然后鏟攏成堆、拍打結實,蓋上塑料布即可。如果室溫在 20 ℃ 以下時需加酵母片促其發(fā)酵,用量是每 1 ~ 2 公斤干飼料加 1 片左右。在頭天下午 3 ~ 4 點鐘拌料。第二天上午即能發(fā)酵熟化。揭開塑料布有濃郁的甜酸酒香味即證明可以喂蚓了。 欲使水蚯蚓繁殖快,產量高,必須定期投喂飼料。接種后至采收前每隔 10 ~ 15 天,每畝應追施腐熟糞肥 200 ~ 250 公斤;自采收開始,每次收后即行追施糞肥 300 公斤 左右,糧食類飼料適量,以促進水蚯蚓快繁速長。投喂肥料時,應先用水稀釋攪拌,除去草渣等雜物,再均勻潑灑在培養(yǎng)基表面,切勿撒成團塊狀堆積在蚓池里。投料前不要忘了關閉進水口,以免飼料飄流散失。 ? 3.4 擂池與水管 ? 這是飼養(yǎng)管理絕對不能缺少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方法是用 “T” 形木耙將蚓池的培養(yǎng)基認真地擂動 1 次,有意識地把青苔、雜草擂入泥里。擂池的作用,一是能防止培養(yǎng)基板結,二是能將水蚯蚓的代謝廢物、飼 ( 肥 ) 料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驅除,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、浮萍、雜草的繁生,四是能經常保持培養(yǎng)基表面平整,有利于水流平穩(wěn)暢通。水深調控在 3 ~ 5 厘米比較適宜。早春的晴好天氣,白天池水可淺些,以利用太陽能提高池溫,夜晚則適當加深,以利保溫和防凍;盛夏高期池水宜深些,以減小光輻照,最好預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種植藤蔓類作物遮蔭。太大的水流不僅會帶走培養(yǎng)基面上的營養(yǎng)物質和卵繭,還會加劇水蚯蚓自身的體能消耗,對增產不利。但過小的流速甚至長時間的靜水狀態(tài)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給和代謝廢物等有害物質的排除,從而導致水質惡化、蚓體大量死亡。實踐表明,每畝養(yǎng)殖池每秒鐘有 0.005 ~ 0.01 立方米 (5 ~ 10 公斤 ) 的流量就足夠了。水蚯蚓對水中農藥等有害物質十分敏感,工業(yè)廢水、剛噴灑過農藥的田水或治療魚病的含藥池水都不能用。 3.5 采收與提純 ?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極強,孵出的幼蚓生長 20 多天就能產卵繁殖。每條成蚓 1 次可產卵繭幾個到幾十個,一生能產下 100 ~ 400 萬個卵。新建蚓池接種 30 天后便進入繁殖高峰期,且能一直保持長盛不衰。但水蚯蚓的壽命不長,一般只有 80 天左右,少數(shù)能活到 120 天。因此時收蚓也是獲得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。采收方法可采取頭天晚上斷水或減小水流量,造成蚓池缺氧,第二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網布做成的小抄網舀取水中蚓團。每次蚓體的采收量以撈光培養(yǎng)基面上的 “ 蚓團 ” 為準。這樣的采收量既不影響其群體繁殖力,也不會因采收不及時導致蚓體衰老死亡而降低產量。 ? 為了提純水蚯蚓,可把一桶蚓團先倒入方形濾布中在水中淘洗,除去大部分泥沙,再倒入大盆攤平,使其厚度不超過 10 厘米 ,表面鋪上 1 塊羅紋紗布,淹水 1.5 ~ 2 厘米深,用盆蓋蓋嚴,密閉約 2 小時后 ( 氣溫超過 28 ℃ 時,密閉時間要縮短,否則會悶死水蚯蚓 ) ,水蚯蚓會從紗布眼里鉆上來。揭開盆蓋,提起紗布四角,即能得到與渣滓完全分離的純水蚯蚓。此法可重復 1 ~ 2 次,把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出來。盆底剩下的殘渣含有大量的卵繭和少許蚓體,應倒回養(yǎng)殖池。 3.6 暫養(yǎng)與外運 ? 若當天無法用完或售盡,應進行暫養(yǎng)。每平方米池面暫養(yǎng)水蚯蚓 10 ~ 20 公斤,每 3 ~ 4 小時定時攪動分散一次,以防結集成團缺氧死亡。需長途運輸時,途中時間超出 3 小進以上,應用雙層塑料膜氧氣袋包裝,每袋裝水蚯蚓不超過 10 公斤 ,加清水 2 ~ 3 公斤,充足氧氣,氣溫較高時袋內還需加適量冰塊,確保安全運抵目的地。 四 . 蠅蛆的培育 蠅蛆、蠅蛹具有很高的飼用價值。據(jù)分析,干蛆含蛋白質 39% - 63% ,粗脂肪 12.6% ,此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鈣和磷。人工養(yǎng)殖蠅蛆,可極大降低飼料生產成本。 4.1 成蟲飼養(yǎng) ① 設備。蠅籠:用鐵條或木條做成 50 厘米 ×50 厘米 ×50 厘米 的支架,外罩塑料或窗紗,其中一面留一直徑為 12 厘米 - 15 厘米 的操作孔。每個蠅籠配備一個飲水杯,三四個料盤,一個產卵缸。蠅蛆培養(yǎng)盤:用塑料或鐵皮制成,數(shù)量依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而定,其大小以每盤放培養(yǎng)基 5 千克 為宜,培養(yǎng)盤一般每邊高 10 厘米 ,培養(yǎng)基厚度以 3 厘米 - 5 厘米 為宜。 ② 飼料配制。成蟲的食物以幼蛆為主,先將鮮蛆用絞肉機(壁孔直徑為 1 . 0 毫米 - 1.5 毫米 )絞碎,再按下述比例拌勻:蛆糊 95% ,啤酒酵母 5% ,水 150 毫升。 ③ 飼養(yǎng)技術。將種蠅放入蠅籠中,(指種蛹將要羽化時,連同羽化缸一同放入),放養(yǎng)密度按每只成蟲在籠內平均占空間 10 厘米 3 計算,每籠至少可放 1 . 2 萬只。等到羽化 5% 時,發(fā)現(xiàn)雌雄開始交尾后,再放入產卵缸。產卵缸為不透明容器,里面放適量麩皮。為便于管理,成蟲宜每 7 天羽化一批。成蟲的產卵量達 1000 個,約經 12 天- 15 天,產卵量下降后即可淘汰。其方法很簡單,將餌料、水取出后,兩日后即被餓死,或用開水燙死。死蠅可直接供家禽啄食,或烘干粉碎后,拌入飼料中即可。 操作時應注意:室溫應控制在 24 ℃ 一 30 ℃ ,濕度控制 50% - 80% ,每日上午將蠅籠內的兩個餌料盤(一個盛紅糖,一個盛蛆漿),一個飲水缸取出,沖刷干凈之后,裝入餌料。為減少蒼蠅逃逸次數(shù),此時也宜取出蠅卵,移入幼蟲室進行培養(yǎng)。糖盤每次放紅糖 40 克 左右, 2 天- 3 天更換。一次即可。 蒼蠅能傳播多種疾病,在培養(yǎng)過程中注意防止籠內菌蠅逃出。成蟲室外要設緩沖間,室內應有滅蠅裝置,以便誘殺個別飛出的成蟲。 4.2 幼蟲(蛆)的養(yǎng)殖 4.2.1 配制培養(yǎng)基 將雞糞 30% ,小麥麩 70% 或全部雞糞、豬糞混合后加水配制成含水量在 15% 左右的培養(yǎng)基。 4.2.2 接卵 將配好的培養(yǎng)基盛于蠅蛆培養(yǎng)盤中,厚度約為 3 厘米 - 5 厘米 (夏天則不超過 3 厘米 ),然后按每 5 千克 培養(yǎng)基接種蠅卵 4 克 的比例接種。接種好的培養(yǎng)基便可放到 22 ℃ - 25 ℃ 的培養(yǎng)室內培養(yǎng)。 4.2.3 蠅蛆分離 蠅卵在培養(yǎng)室內經過 8 小時- 12 小時就能孵化成蛆,經 5 天- 6 天就可成蛹。作為畜禽的飼料,一般從幼蟲孵化的第 4 天即可作為產品收獲。 收獲方法是:利用蠅蛆避光性的特點,將培養(yǎng)基置于強光之下,蛆便會鉆到培養(yǎng)基底層,這時除掉上部培養(yǎng)基,剩余的培養(yǎng)基倒入紗布篩內,在水中反復漂洗,即可得到干凈的蠅蛆。 五 . 黃粉蟲的培育 黃粉蟲俗稱面包蟲,為多汁軟體黃粉蟲俗稱面包蟲,為多汁軟體動物,脂肪含量,蛋白質含量達 50% 。此外,還含有磷、鉀、鐵、鈉、鋁等多種微量元素以及動物生長必需的 16 種氨基酸,每 100 克 干品,含氨基酸高達 874.9 毫克,其各種營養(yǎng)成份居各類飼料之首。據(jù)測定, 1 公斤 分黃粉蟲的營養(yǎng)價值相發(fā)于 25 公斤 麥麩、 20 公斤 混合飼料和 1000 公斤 青飼料的營養(yǎng)價值,被譽為 “ 蛋白質飼料寶庫 ” 。 黃粉蟲雖然身價不凡,但飼養(yǎng)極為簡單,只要容器內壁光滑能防逃即可。成本低經濟效益高, 10 平方米 內立體生產每月可出 200~400 公斤 。飼養(yǎng)黃粉蟲不受地區(qū)氣 候條件限制(在 10 ℃ 不會凍死)。只要掌握正確的飼養(yǎng)方法,其成率達 90% 。 5.1 生活條件 溫度生長發(fā)育適宜的溫度為 26 ℃ ~ 32 ℃ ,而生長發(fā)育最快是在 35 ℃ ,當溫度高于 35 ℃ 時,生長發(fā)育速度下降, 38 ℃ 時黃粉蟲則會受熱致死,但是,黃粉蟲較耐寒,老齡幼蟲可耐受 -4 ℃ ,而低齡幼蟲在 0 ℃ 時即大量凍死, 8 ℃ 時則開始生長發(fā)育。 上述溫度是指群體內部的溫度,一般來說群體內部的溫度往往高于室內溫度 8 ℃ ~ 10 ℃ 。如果室內溫度達 26 ℃ 時,就要采取降溫措施,同時減少群體的密度,以免溫度過高而熱死。 濕度黃粉蟲不怕干燥,能在含水量低于 10% 的飼料中生存,但濕度太低時體內水分過分蒸發(fā),因而生長發(fā)育慢,體重減輕,飼料利用率低,所以最適宜的飼料含水量為 15% ,室內空氣濕度為 70% ,但當飼料含水量達 18% 和室內空氣濕度為 85% 時,黃粉蟲不但生長發(fā)育減慢,而且容易生病,尤其是成蟲更怕潮濕而生病死亡。 食物黃粉蟲屬雜食性昆蟲。吃食各種糧食、油料和糧泊加工的副產品,如糠鼓、渣餅等,同時也吃食各種蔬菜葉。幼蟲的食性更為廣泛,除吃上述食物外,還可吃干鮮桑葉、豆科植物的葉以及各種昆蟲尸體,當食物缺乏時,甚至會咬食木做的飼養(yǎng)箱和墊底的紙片等。 人工飼養(yǎng)時,不能只喂一種飼料,應該投喂多種飼料制成的混合飼料,這樣才能滿足黃粉蟲生長發(fā)育繁殖所需要的各種營養(yǎng)物質,保證其正常生長發(fā)育和繁殖,不然,黃粉蟲得不到足夠的營養(yǎng)物質,僅能維持生命,生長發(fā)育受阻,蟲體變小,繁殖力下降。 混合飼料的配合百分比為: 麥麩 80% 、玉米粉 10% 、花生餅 9% 、其它 ( 包括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粉、土霉素 )1% ; 麥鼓 60% 、碎米糠 20% 、玉米粉 10% 、豆餅 9% 、其它 1% 。 上述各種飼料的比例,各地可按蟲體生長狀況和飼料來源以及經濟狀況,而靈活掌握自行調整,不可生搬硬套、固守一方。 怕光喜暗成蟲喜歡潛伏在陰暗角落或樹葉、雜草或其它雜物下面躲避陽光;幼蟲則多潛伏在糧食、面粉、糠鼓的表層下 l 厘米一 3 厘米 處生活。所以人工飼養(yǎng)黃粉蟲應選擇光線較暗的地方,或者飼養(yǎng)箱應有遮蔽,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影響黃粉蟲的生活。 喜群居黃粉蟲幼蟲和成蟲均喜歡聚集在一起生活,但飼養(yǎng)的密度要適中,不宜過大。當飼養(yǎng)密度過大時,一來提高了群體內溫度而造成高溫熱死幼蟲,二來活動的地方減少,食物易造成不足;導致成蟲和幼蟲產生食卵和食蛹。但飼養(yǎng)密度也不宜過小,這樣會造成地方的浪費,降低生產率。所以人工飼養(yǎng)時應注意分箱,控制飼養(yǎng)密度。 5.2 飼養(yǎng)方法 黃粉蟲的飼養(yǎng)方法均采用箱養(yǎng)法。 5.2.1 飼養(yǎng)設備 飼養(yǎng)設備較簡單,用盆、缸、木箱、紙盒、磚池等器具可飼養(yǎng),但要求內光滑,深 15 厘米 左右,以防逃跑,特別是養(yǎng)成蟲的木盒內框,要用塑料薄膜釘好,以免成蟲外爬和產卵不定位。在底部裝地塊鐵紗網,使卵能漏下去,不致成蟲吃掉,紗網下要墊一層接卵紙,便于收集卵。如大規(guī)模飼養(yǎng)黃粉蟲時,可根據(jù)需要做一數(shù)量的木箱,在室內架起,進行立體飼養(yǎng)。 5.2.2 飼養(yǎng)管理 ① 成蟲的飼養(yǎng) 成蟲飼養(yǎng)的任務是使成蟲產下大量的蟲卵。當羽化后的成蟲,在蟲體體色變成黑褐色之前,就要轉到成蟲產卵箱飼養(yǎng)。成蟲產卵箱的規(guī)格的長、寬、高分別為 60 厘米 、 40 厘米 、 15 厘米 的木箱,底部釘上網孔為 2 毫米 一 3 毫米 的鐵絲網,網孔不能過大,否則成蟲容易掉下逃走,但也不能太小,不然箱內的雜物篩不下來。箱內例四邊鑲以白鐵皮或玻璃,防止蟲子逃跑。 投放雌雄成蟲的比例為 1:1 。在投放成蟲前,先在箱底下墊一塊木板,木板上鋪一張紙,讓卵產在紙上。箱內鋪上一層 l 厘米厚的飼料,這樣才能使成蟲把卵產在紙上而不致于產在飼料中。在飼料上鋪上一層于鮮桑葉或其他豆科植物的葉片,使成蟲分散隱蔽在葉子下面,并保持較穩(wěn)定的溫度。然后再按照溫度和濕度蓋上白菜,如果溫度高、濕度低時多蓋一些,蔬菜主要是提供水分和增加維生素,隨吃隨加,不可過量,以免濕度過大菜葉腐爛,致使成蟲容易生病,降低產卵量。 成蟲在生長期間不斷進食不斷產卵,所以每天要投料 1 次一 2 次,將飼料撒到葉面上供其自由取食。成蟲產卵時多數(shù)鉆到紙上或紙和網之間的底部,伸出產卵器穿過鐵絲網孔,將卵產在紙上或紙與網之間的飼料中;這樣可以防止成蟲把卵吃掉的食卵現(xiàn)象。 成蟲連續(xù)產卵 3 個月后,雌蟲會逐漸因衰老而死亡,未死亡的雌蟲產卵量也顯著下降,因而飼養(yǎng) 3 個月后就要把成蟲全部淘汰,以免浪費飼料和占用產卵箱,提高生產效益。 ② 幼蟲的飼養(yǎng) 幼蟲的飼養(yǎng)是指從孵化出幼蟲至幼蟲化為蛹這段時間,均在孵化箱中飼養(yǎng)。孵化箱與產卵箱的規(guī)格相同,但箱底放置木板,這樣一個孵化箱可孵化 3 個卵箱篩的卵紙,但應分層堆放,層問用幾根木條隔開,以保持良好的通風。 孵化前先進行篩卵,篩卵時首先將箱中的飼料及其它碎屑篩下,然后將卵紙一起放進孵化箱中進行孵化。卵上蓋一層菜葉,以保持適合的濕度。這樣卵在孵化箱中 10 天內即可孵出幼蟲。 幼蟲留在箱中飼養(yǎng), 3 齡前不需要添加混合飼料,原來的飼料已夠食用,但要經常放菜葉,讓幼蟲在菜葉底下棲息取食。 當箱中飼料吃完后,進行過篩,篩出蟲糞,幼蟲仍放回箱內飼養(yǎng),并添加 3 倍于蟲體重的混合飼料,可以麥鼓、菜葉為主。飼養(yǎng)實踐表明,一般投喂 2.5 公斤 麥鼓可收面包蟲 l 公斤。 蟲體長至 4~6 齡時,可采收來作為餌料。用來留種的幼蟲則繼續(xù)飼養(yǎng),到 6 齡時因幼蟲群體體積增大,應進行分群飼養(yǎng),幼蟲繼續(xù)蛻皮長大。老齡幼蟲在化蛹前四處擴散,尋找適宜場所化蛹,這時應將它放在包有鐵皮的箱中或臉盆中,防止逃走;汲跗诤椭衅,每天要檢蛹 1 次 ~2 次,把蛹取出,放在羽化箱中,避免被其它幼蟲咬傷;己笃,全部幼蟲都處于化蛹俞的半休眠狀態(tài),這時就不要再檢蛹了,待全部化蛹后,篩出放進羽化箱中,蛹在飼料表面,經過 7 天后就羽化為成蟲。 此外,完全當作飼料的幼蟲,亦可把卵紙放在臉盆中孵化出幼蟲,在盆中飼養(yǎng)幼蟲除了提供足夠的飼料外,主要是做好飼料保濕工作,濕度控制在含水量 15% ,過于干燥時可噴水,但不宜太濕,因為過于過濕都不利于幼蟲 — 的生長,當幼蟲至 3 齡一 4 齡時,把幼蟲篩出投喂泥鰍。 5.3 注意事項 ① 飼料要新鮮,不霉不爛。 ② 冬季麥麩放在外面,應提前取回,待與室溫相同時再喂蟲。 ③ 計算好養(yǎng)蟲時間、數(shù)量,使林蛙各期都有充足適齡的黃粉蟲。 ④ 注意消毒防病,門口經常用生石灰消毒,室內噴 1ppm 漂白粉。 ⑤ 冬季用溫度控制黃粉蟲生長,夏季用減少飼料控制生長,以調節(jié)蟲齡適合林蛙食用。 ⑥ 蟑螂、螞蟻、老鼠等會與黃粉蟲爭食飼料,也會咬傷蟲體。如有蟑螂、螞蟻出現(xiàn)時,可用 “ 神奇藥筆 ” 在其出沒的地方劃線。 5.4 養(yǎng)殖條件與設備 ① 飼養(yǎng)室要求通風透光,冬季能取暖保溫。購入種蟲少時暫在居室一角飼養(yǎng),多時要設專室,一般一間屋能養(yǎng) 300 盤蟲。溫度要求 15 ℃ ~25 ℃ ,低于 1O ℃ ,蟲子不食不長,轉入休眠,能抗 ~10 ℃ 低溫。濕度要求 60%~70% 。室內要設溫度計與濕度計。蟲盤中央也需插溫度計測溫。 ② 飼養(yǎng)盤、篩盤與托盤飼養(yǎng)盤規(guī)格是 50~60*40*19 厘米 ,板厚 1.5 厘米 ,底部釘纖維板。篩盤規(guī)格相同,底部用 1 厘米 方木條釘上 12 目鐵紗網。托盤用比上述規(guī)格四周都大 2 厘米 的纖維板,四周邊釘上約 2 厘米 的方木條。飼養(yǎng)盤飼養(yǎng)幼蟲,篩盤放在托盤上,供蛹孵化及成蟲產卵之用。 ③ 篩子規(guī)格為 80x40x 8 厘米 ,箱底釘上 30 目鐵紗網,用以篩大蟲糞。另一個篩柜釘上 60 目鐵紗網,用以篩小蟲或小蟲糞。 ⑤ 種蟲購入優(yōu)良種蟲十分重要,最好向有養(yǎng)殖經驗的單位購買,不但種蟲好繁殖率高,而且可以學到很好的養(yǎng)蟲技術與經驗。初購種蟲數(shù)量以孵化 100 團蛙卵,必需購入 25 公斤 種蟲繁殖一代幼蟲喂蛙為標準,少則蟲量不足幼蛙餓死。最好分兩期購入,以備林蛙生長后期也有適齡黃粉蟲食用。 ⑥ 飼料主要以麥麩、青菜為飼料,青菜主要有白菜、蘿卜、甘藍、土豆、瓜類、野菜。麥鼓于可以少量粗玉米面、米糠代替。如以麥麩子 70% ,糠皮 19% ,玉米面 6% ,餅粉 2% 。每 100 公斤 混合料再加入多種維生素 6 克 ,微量元素 100 克 喂蟲更好。由于營養(yǎng)全面,黃粉蟲繁殖快而健壯,以其喂蛙也有利于林蛙的生長與繁殖。一般每 3 公斤 麥麩, 6 公斤 蔬菜可養(yǎng)出 1 公斤 黃粉蟲,每公斤黃粉蟲的飼料成本 4-6 元.如青菜全是自己種植成本還能降低。 5.5 幾點改進 ① 過去飼養(yǎng)盤放在架上,現(xiàn)改為摞放。 ② 過去產卵篩下套一稍大的飼養(yǎng)盤,現(xiàn)改為四框高僅 1-2 厘米 的托盤,既省木料又輕便。 ③ 木盤高度由 8 厘米 改為 10 厘米 ,夏季隔一盤摞一盤,兩盤上下間距離 10 厘米 ,每天不用移盤,手伸入盤空間喂蟲,節(jié)省很多勞力。 ④ 種植高蛋白黃粉蟲專用青飼料 “ 飼草王 ” ,青草含蛋白質 4% 左右,種 1 畝地年收 4 次達 2 萬公斤 ?绅B(yǎng) 1500~2500 公斤 幼蟲,增加喂菜量,減少麥麩量,可大量降低養(yǎng)蟲成本,由于 “ 飼草王 ” 營養(yǎng)成分高而全,又能加速黃粉蟲的繁殖。 ⑤ 黃粉蟲幼蟲達到老熟階段,體色變談、食量減少,爬到表層不愛活動,等待蛻皮化蛹,此時可把老熟幼蟲摟出,單放一盤中羽化,使化蛹時間集中,減少挑蛹用工,減少麻煩又降低成本。 ⑥ 蛹羽化成蟲時,把蛹放在一個比篩盤小的紙板上,紙板放在篩盤中稍稍墊起。羽化成蟲有避光趨暗習性,都自動爬出紙板而集中到下層篩盤中,減去挑成蟲麻煩。 ⑦ 夏季高溫多濕蛹易大量死亡,可將幼蟲蛻的皮混于蛹中,減少厚度,可減少死亡率。 六 . 福壽螺的培育 6.1 養(yǎng)殖條件 福壽螺喜陰濕,怕光線,適宜生長在水溝、淺水低洼地、魚塘、稻田、水渠和人工建造的水泥池里。一般水渠 50~2500px 深為宜。也可在大水域中如湖泊、水庫、河流等用網箱高密度養(yǎng)殖。家庭小批量飼養(yǎng)可用水缸、水槽和盆等。飼養(yǎng)福壽螺水體的埂壩要高出水面 750px 以上,以防螺產卵時爬出或鄰近魚塘雜食性魚類跑進吃掉幼螺。在其注排水口要裝上鐵絲網,聚乙烯布或竹箔等擋網設備。在離農戶較近的螺池必須在四周設置竹籬笆等攔阻設施,以防畜禽侵入。利用舊池塘養(yǎng)殖福壽螺之前,必須排干水,徹底清除雜食性魚類,如鯉魚、羅非魚、鯽魚及其它野雜魚,以免吃掉小螺,造成損失。另外,飼養(yǎng)福壽螺的水質一定要保持清新。 6.2 放養(yǎng)螺種 選擇健康、活躍,螺殼無破損,體重在 30~50 g,當年長成的種螺放養(yǎng)。一般每平方米放養(yǎng) 60~80 只種螺,雌、雄螺放養(yǎng)比例為 4~5:1 。在放養(yǎng)種螺的池塘中,需插些竹桿、木條等固定,使其產卵附著。 6.3 飼養(yǎng)管理 該螺是一種偏植物性餌料的雜食性螺類,以植物性餌料為主,也攝食少量精飼料。 15 日齡以內的幼螺,消化系統(tǒng)不發(fā)達,食量也不大,主要攝食浮游生物和腐殖質,在此階段以水質肥沃、浮游生物豐富為好; 15 日齡以后的幼螺和成螺,即可喂食青菜、浮萍、水葫蘆、水浮蓮、水草和瓜果皮等飼料。也可飼喂畜禽糞便、米糠、麩皮等。在適宜的水溫條件下,福壽螺的食量很大,幾乎整天都攝食,尤其是傍晚攝食量最大。因此,在此階段一定要保證供應充足的飼料。在管理上,一要每隔 3~5 天換水一次,保持水質清新;二要防止農藥、石油和石灰等堿性強的物質污染水質;三要注意水溫的變化,福壽螺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 24~32 ℃ 之間,當水溫低于 10 ℃ 或高于 40 ℃ 時,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應及時采取保溫與降溫措施,謹防生長發(fā)育受到抑制。 6.4 捕撈 福壽螺長至 50 g以上,即可捕撈利用,或做菜、藥用,或加工成罐頭,或砸碎直接做飼料,或制成螺粉均可。 七 . 田螺的培育 7.1 田螺的習性 田螺喜棲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質的水域環(huán)境,如水草繁茂的湖泊、池沼、田洼或緩流的河溝等水體中,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質及水中浮游植物、幼嫩水生植物、青苔等為食,也喜食人工飼料,如蔬果、菜葉、米糠、麥麩、豆粉 ( 餅 ) 和各種動物下腳料等。田螺耐寒而畏熱,其生活的適宜溫度為 20 ℃ ~ 28 ℃ ,水溫低于 10 ℃ 或高于 30 ℃ 即停止攝食、鉆入泥土、草叢避寒避暑。當水溫超過 40 ℃ ,田螺即被燙死。 7.2 田螺的繁殖 田螺雌雄異體。區(qū)別田螺雌、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(jù)其右觸角形態(tài)。雄田螺的右觸角向右內彎曲(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),此外,雌螺個體大而圓,雄螺小而長。田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,其生殖方式獨特,田螺的胚胎發(fā)育和仔螺發(fā)育均在母體內完成。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,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。田螺為分批產卵,每年 3 月~ 4 月開始繁殖,在產出仔螺的同時,雌、雄親螺交配受精,同時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。一只母螺全年約產出 100 只~ 150 只仔螺。 7.3 人工養(yǎng)殖 7.3.1 養(yǎng)殖水體 田螺適應能力強,疾病少,只要避開大量農藥、化肥毒害,農村許多平坦的河渠、溪灘、坑、稻田、池塘等平常水體都可放養(yǎng)。如開挖專池飼養(yǎng)則選擇水源方便、為腐殖質土壤的地點修建池塘(如土壤不適宜,則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)。保持底泥厚度 10 厘米 ~ 15 厘米 ,面積大小不限。若是開闊的水體,水面可培植少量紅萍和水蓮等,池塘四周種植一些長藤瓜菜搭棚遮蔭,水中布置竹尾、樹枝或石塊、草地等供田螺隱蔽棲息。田螺投放前 10 天,按每畝 50 公斤 ~ 100 公斤 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魚蝦和其他雜螺, 3 天~ 4 天后在水體堆放有機肥料和繁殖餌料生物供田螺攝食。 7.3.2 種螺放養(yǎng) 種螺放養(yǎng)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。種田螺的來源:一是野外采集,二是市場收集。選擇色澤淡褐、殼薄而完整、體圓頂鈍的鮮活螺。一般,自然粗放水體中每平方米投放種螺 0.1 公斤 ~ 0.5 公斤 ,精養(yǎng)池可增大投種量 2 倍~ 3 倍。養(yǎng)殖田螺可單獨放養(yǎng),也可套養(yǎng)部分鰱、鳙魚種或采取田螺、泥鰍混養(yǎng)方式。 7.3.3 飼養(yǎng)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養(yǎng)殖方式,只需保持水體肥度,每隔一段時間施放適量的廄肥、雞糞、牛糞、豬糞或稻草等有機肥料即可滿足田螺生長需要。在高密度精養(yǎng)情況下,則必須投人工餌料。田螺對營養(yǎng)要求不高,簡單地用米糠、麥麩、豆粉以 60% 、 25% 和 15% 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飼料。 根據(jù)田螺吃食情況和氣候情況,在生長適宜溫度內(即 20 ℃ ~ 28 ℃ ),田螺食欲旺盛,可每二天投喂一次,每次投飼量為體重的 2% ~ 3% 。水溫在 15 ℃ ~ 20 ℃ 、 28 ℃ ~ 30 ℃ 幅度時,每周投喂二次,每次投給 1% 左右。當溫度低于 15 ℃ 或高于 30 ℃ ,則少投或不投。 7.4 日常管理工作 嚴禁流入受農藥、化肥污染的水源;防止鴨、蛇、鼠、鳥等敵害侵入;及時清除水中雜草和草根。平時采取微流水形式,保持水位在 30 厘米 左右。高溫季節(jié)加大水流量,以控制水溫升高和保證水體溶氧充足。寒冷天氣田螺進入泥土冬眠,此時,每周換水 1 次~ 2 次,并向水體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。 7.5 收獲與運輸 經過一年的精心飼料,投放的幼螺可達 10 克 ~ 20 克 ,當年孵出的仔螺也可達到 5 克 以上規(guī)格。 收獲田螺時,采取捕大留小、分批上市的辦法,有選擇地攝取成螺,留養(yǎng)幼螺和注意選留部分母螺,以做到自然補種,以后無需再投放種苗。根據(jù)其生活習性,在夏、秋高溫季節(jié),選擇清晨、夜間于岸邊或水體中旋轉的竹枝、草把上揀拾;冬、春季則選擇晴天的中午揀拾。另外,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揀拾等辦法采收田螺。田螺的運輸很簡便,可用普通竹簍、木桶等盛裝,也可用編織袋包裝,運輸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濕潤,防止曝曬即可 感謝您關注米來 Milai· 山東特比特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創(chuàng)辦的《米來 Milai 資訊》微信公眾平臺。 主辦單位:米來 Milai 協(xié)辦單位:水產藥品加工廠群 微信公眾平臺號: milai222 水產藥品加工廠群號: 290570048 擬定本平臺內容:周一:養(yǎng)殖技術。周二:漁藥科普。周三:品種百科。周四: PPT 課件。周五:群聊記錄。周六:漁樂活動。 回復信息獲取米來 Milai 手機版網址,或者手機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米來手機版網站,了解更多內容。 學習技術,分享快樂
2902 次閱讀|0 個評論
Archiver|手機版|關于我們|廣告業(yè)務|加入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免責聲明|

回頂部